读《卜算子》有感

时间:2024-07-21 20:30:19
读《卜算子》有感

读《卜算子》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卜算子》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卜算子》有感1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读《卜算子》有感2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月皎洁,但终为残月,必不圆满。有几人能领东坡之孤苦。我想,为数必极少。

”乌台诗案”风波乍起,他,高唱”大江东去”,但仍被贬黄州。雪,自飘零,晕着他的两鬓,眉眼间荡着无尽的失意,似潮水裹挟而来。只能叹周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懂,我心自明了。

一个人,常散步于小雨微微润湿的林间小道。不是悠闲地赏景,只因考场失利。试卷上是条条红线,交织着我的无奈。那些胜利者们,脸上是笑靥,而我,唯有泪千行;雨,滴于他们的.脸颊,是甘霖,而于我,是洪水猛兽;风自他们身旁而过,是春风,于我,是朔风。我在悲伤、无奈的苦海里挣扎,望不到尽头,走不到出口。风,尽情地舞着,但与我无关。

幸而,孤鸿自天际掠过,我望见了他,苏轼,指腹摩挲着书本,嗅着墨香,穿越千年的感觉,依旧清晰。再续《卜算子》,我突发觉,我竟没有领会他的心境。

”乌台诗案”的凄风苦雨,并未压倒他。被贬黄州,也并未让他绝望。他依旧是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是乐观的他;”大江东去,浪淘尽”是他,是豪迈的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亦是他,是清高自洁的他。风雨来临之前,勇敢接受的是他!风雨中,高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是他!此时此刻,我终明了。

困难并不可畏,只需一颗勇敢的心凛然面对;挫折并不可畏,只需一颗乐观的心笑着面对;洪流并不可畏,只需一颗自信的心高唱我便是我。

细细想来,生活之例比比皆是。袁隆平不惧文化革命的可怕,终研制杂交水稻;居里夫人不惧放射物的可怕,终发现了镭……

此番细想,心中一片释然。风拂过、雨落下、孤鸿鸣,前路不再迷茫,只因那首词教会了我自信、乐观、坚强,只因他让我成长。

一路上,只轻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读《卜算子》有感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总代表着悲,总带上些许不圆满、不甘心。苏轼总碰到很多次缺月,“乌台诗案”是他最大的一次见到的缺月吧,众臣排挤,朋友不理,亲人无奈,在一次次残忍的打、骂中,在求助朋友而无一回复时,在皇帝案牍上参奏越来越多时,他才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每个人都会寂寞,但苏轼的却不同,我们的寂寞是心里空虚,心头压抑,一种情绪,一种自然而然想靠近温暖的心里,可苏轼的寂寞关乎国运,关乎仕途,承载着一种压重,所以他是孤鸿,他会绕树徘徊,会听到夜静脚伐,会青衫长衣立于天地,蹙眉展望,找不到朝阳的方向,好似,朝阳不要他,朝廷不容他,连离南昌十里都忍不下他的一声叹息,所以他来到了岭南。他想家,念亲人,思朋友,可转念又念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可安?怎可安!周身瘴气,生人异语,就连春往朔方的大雁也不会停下来看一眼。“有恨无人省”,无人懂他,他寂寞,他孤独,可沙洲冷。他独自走来走去,想归期。

风雨遥遥迢迢路,千里江山之外。

他是大词人,是风流至今的人,是至今成千上万的人争相模仿的人,可他同时,也是被枷锁扣住了手脚,束缚了前程的人,牢房的污浊空气包围住了他,顺着动脉的方向顺流而上,撕开心口的位置,灌满四个心房,于是,他开始吐气,吐出千百年的豪情、愤懑、清冷、旷达、孤寂与哲理!

《读《卜算子》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