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年暑假,黄老师和大家一样,过得很有意义,我和同事们一起登上了一座很有名的、海拔2千多米的山。(出示照片)这是登山时拍下的照片,想知道我们登的是哪座山吗?我给出一个,你们来猜好吗?黄老师登上的是五岳中的一座(依次出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而且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
2.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华山呢?(出示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3.我们要知道五岳中最高的是哪座山,就要对这几个数进行大小的比较。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时会用什么符号?(“>”、“
4.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几个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想学会什么呢?
(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学会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比较和千以内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我想知道更多的四位数的知识……)
二、游戏
(一)从个位抽起。
1.让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研究这些问题。
2.这是玩游戏的道具。
(1)这是用来插数字卡片的。
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千百十个千百十个
□□□□□□□□
(2)这两个袋子里各有两套0到9的数字卡片。
3.把学生分成两组,并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
4.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
(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5.开始游戏。
(1)代表开始抽签。
黄河队抽到3,长江队抽到8(把3与8的卡片分别贴到个位上)。
师:现在能定胜负吗?可以玩下一轮了吗?
生1:虽然8比3大,但还不能确定胜负。
师:为什么?
生2:因为8是代表8个1,3是代表3个1,如果其他数位上的数字两队都一样,就可能赢。
师:那我们接着抽吧!
黄河队抽到9,长江队抽到5(把9与5的卡片分别贴到十位上)。
师:目前哪个队抽到的数比较大呢?
生1:黄河队。
师:现在能定胜负吗?
生1:还要看百位。
师:是不是抽了百位就可以定胜负了呢?
生3:还不行。
生4:要所有的位都抽出来,才知道谁能赢!
6.板书:4593<7358,长江队赢了!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做好记录。
7.讨论:
(1)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话想说?
(2)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为什么?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想:一个是4000多,5000不到,另一个已是7000多了,当然7000多的大。(我们把4和7圈上)
(3)假如黄河队的千位上抽的也是7呢?7593和7358怎样比较?
生:如果千位的数一样,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这时该圈哪两个数字?(5和3)
(请大家写这道题)
(4)如果黄河队的千位上抽的是0呢?该怎么比较?
(二)从千位抽起。
1.还想玩吗?这次我想把游戏的规则改变一下。请看: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
(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2.开始抽签。黄河队抽到8,长江队抽到5(把8与5的卡片分别贴到千位上)
师:让我们接着抽。
生:不用抽了。黄河队赢了,因为8个千比5个千大。
师:假如长江队百位上抽个9,黄河队百位上抽个6,能赢回来吗?
生1:不能,因为百位就是抽到9,也只代表900,都不够1000,而刚才黄河队比长江队多3000。
师:百位、十位和个位都抽到9呢?
生2:老师,不用再抽了,胜负已经知道了。玩下一轮吧!
3.记录还是要做的,怎么写?
生:8□□□>5□□□
(三)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1.这次的游戏规则又改变了。请看:
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
(2)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
(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2.开始抽签。黄河队抽到3,学生把3放到个位上,长江队抽到7,学生把7放到百位上。
师: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这样放?
生1:我抽到的3太小了,放在个位比较好,让出高位,给大数字。
生2:我抽的7比较大,本来想放到千位,但要是等一下我们组还有人手气比我好,抽到8或9,放在千位更好,所以放在百位。
师:要是等下抽到的数都比8小,怎么办?
生2:那也没办法,搏一搏呗!
生3:也不一定输,还得看第三组抽到什么数。
……
生:黄河队赢了,因为9853>6827。
三、小结:三次抽签哪个队获胜?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圈一圈,画一画。
2.讨论并得出结论:
(1)比较的方法;
(2)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
(3)万以内数的比较和千以内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4)比较的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四、练习。
1.该老师玩一玩了。我抽出四个数字,同 ……此处隐藏23369个字……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习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
各种秤、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一个鸡蛋重( ) 一个西瓜重( )
2、 2kg=( )g 4000g=( )kg
7kg=( )g 8000g=( )kg
3、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班级:三年级 班
教学时间:20xx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 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30÷3= 360÷9= 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