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9 13:04:41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力》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力》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秤。

三、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回形针。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互相讨论弹簧秤的种类和构造。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的种类,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弹簧秤。(圆盘测力计、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

2、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六部分组成:

(1)、提环,(2)、弹簧,(3)、拉钩,(4)、指针,(5)、刻度,(6)、单位。(板书:牛顿)指导认识一牛顿力,用手拉钩环,体会一牛顿力有多大。(认真地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面标出的单位是什么,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在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

3、学生玩弹簧测力计。

慢慢地用力拉弹簧,改变用力大小,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说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时候能测量力的大小。

4、组织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怎样测量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1、学习教科书上的使用注意点。(调零;与温度计的读法一致;明白不能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的测量范围)

2、请一学生按要求演示一次,大家一起发现问题。

3、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掌握这一项技能。

(1)强调: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要求学生尽量估测准确一些。

(2)实际测量几种物体重力的大小,学生独立做试验,并认真作记录,把数据填入表格。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少大的力。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弹力秤

1、谈话:你喜欢玩弹簧秤吗?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弹簧秤?

2、讨论:怎样利用橡皮筋制作一个橡皮筋秤。

3、出示多媒体指导学生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和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来制作弹力秤,并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

(五)展示交流:小组内进行。

(六)拓展创新:“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在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上受到的重力一样吗?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重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用水杯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具准备:

米尺,装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绳),画重力方向记录图。

教学过程:

一、生活现象揭示物体都要落地

1、谈话:到地上、树叶飘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书从桌子上掉下来、水龙头打开水流下来、球扔出去后掉下来)

2、雨点、树叶、杯子里的水、书、自来水、球,它们最终都会怎么样?(板书:落地)

二、感受物体重力的存在

1、(出示米尺并提起)谈话:如果老师松手,米尺会怎样?(演示)怎样让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边讲解边请学生上台演示。

(1)游戏由甲乙两个同学相互配合来完成;

(2)甲同学将右手抬起与腰齐平,张开右手虎口;

(3)乙同学提起米尺,将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学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学的手);

(4)当乙同学放下米尺时,甲同学迅速捏紧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两次游戏后,甲乙同学相互交换再做两次游戏。

(6)甲乙同学完成游戏后,将米尺交给另外两个同学玩。

注:(1)没有轮到游戏的同学请仔细观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甲同学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3、学生游戏,观察手的运动方向,体会手里的感觉。

4、游戏后交流。

(1)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5、师生演示,加深感受重力存在。

(1)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抓老师手里的尺子,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3)这股力来自哪里呢?

6、揭示: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书:地球吸引→重力)

7、老师这里的一桶水受到重力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桶受到的重力。

8、小组轮流提桶,并思考:提起水桶时,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9、指名说说:提起水桶时,你手里有什么感觉?如 ……此处隐藏19800个字……素有关.

[师]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

[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针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师]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活动5【活动】实验结论的得出

[生]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生]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生]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师]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一名同学板演)并说明单位是什么.

[师]向学生说明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活动6【练习】应用练习

例1、一个木块的质量是0.6K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g=10 N/kg)

已知:m=0.6 kg g=10 N/kg

求:G

解:由重力计算公式得 G = mg

=0.6kg×10 N/kg

=6N

答:它受到的重力是6 N。

例2、粗略的估算一下你自己的重力是多少? (g=10 N/kg)

活动7【测试】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

活动8【作业】课后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写课后本上

活动9【活动】板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15

一 概述

《重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由“重力是怎样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沿什么方向?”三个核心问题组成。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等,为了深求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节课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的宇宙间存在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二 教学目标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 知道重力的方向

●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 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 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 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 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本节课学生可能猜想重力跟形状、体积、材料、密度、质量等因素有关,教学中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猜想,只要言之有理就要表扬、肯定,最后根据公式可合并一些猜想的类型,还可以准备一块橡皮泥,让学生捏成大小、体积不同的任意形状,测重力,探究重力与体积的关系在重力方向的巧妙应用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或桌面是否水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五 学法设计

在学法上 由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本节课学生可能猜想重力跟形状、体积、材料、密度、质量等因素有关,教学中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猜想,只要言之有理就要表扬、肯定,最后根据公式可合并一些猜想的类型,还可以准备一块橡皮泥,让学生捏成大小、体积不同的任意形状,测重力,探究重力与体积的关系

在重力方向的巧妙应用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或桌面是否水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六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演示“模拟引力”实验,通过观察、讨论、思考、相互交流感受,揭示万有引力的存在。

2 新课学习

(1)讲述杞人忧天的故事,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再结合一些客观实际──所有的物体在没有受到拉力或支持力的时候最终都将落回地面上来,揭示重力的存在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试着拿起书桌上现有的不同物体,感受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并交流感受,发表观点,由有的物体会重些,而有的物体

会轻些的事实提出猜想:重力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并用实验验证猜想。根据构思分组动手实验探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此前简单穿插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束后,听取学生的汇报,及时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给予适当的补充说明,做最后的汇总总结。学生依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整理分析概括,向同学汇报自己的成果,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并说出g值的物理意义

(3)重力的方向

根据自学感悟,自制重垂线,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重力的方向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重垂线的实验,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讲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于物体表面向下。应用所学的知识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或桌面是否水平,既锻炼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4)重心

看板画:滑雪运动员曲身滑雪。讨论、思考、发表观点,启发学生弯腰是为了降低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增强稳定性。让学生动手找找手中的直尺、物理教科书的重心应该在什么地方?可以讨论,发表观点和猜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验证猜想。得出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利用已学的二力平衡条件知识,确定重心的位置───悬挂法,

《《重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