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
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
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
路途都有什么?
这体现了什么?
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
创设元二知道王维不幸去世的情境,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心里话,让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的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其一,教会学生一首诗,读通读懂,会背会写,此为初级目标。其二,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会意、入境、悟情,此为中级目标。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古诗教学来构建一种“场”,一种弥漫在整个课堂之中的“文化场”,此为其三。这种被称之为“场”的东西,它一定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它一定是体现着精神的厚重和情感的力量。在氤氲着这种文化气息的“场”中实现对古诗教学终极目标的达成。
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立足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前两句诗实现“入境”:想象一幅“画”,感悟“诗中有画”;抓住一个“柳”,感知诗歌意象。后两句诗突出“悟情”: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根本,引领学生反复涵泳,反复品味,一唱三叹,获得情感共振。加之音、诗、画、声多管齐下,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吟唱歌咏中激情,最后在送别组诗的拓展和毕业话题的延伸中升华情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就这样在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彰显,也润物无声似地浸润、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自主读懂古诗。
2、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诗歌意象。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曲入诗
1、师生谈话,欣赏音乐。(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这是用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琴演奏的,这首古琴曲叫做《阳关三叠》。从《阳关三叠》的琴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引出课题,了解题意。
(1)《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作谱曲而成的。(出示古诗)
(古琴曲《阳关三叠》是唐人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课始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由曲入诗,为古诗的赏读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读诗先读题。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3)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再来读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4)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自主读诗,读准读通,粗知大意
1、自读。出示自读要求:
(1)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借助教材上的注解试着解读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解决。
2、交流。
(1)指名读,重在读准字音。如“客舍”的“舍”读第四声。
(2)解读诗意。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一下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这一基本的学习目标。)
三、赏读诗句,感悟意象,渐入诗境
1、想象画面,体悟“诗中有画”。
(1)学习“品诗”。读诗如品茶,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叫品。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这就叫品诗。王维的诗应该怎么品呢?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2)想象画面。指名读诗的前两句,你的头脑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朝雨客舍柳色)
(4)品味画面。如烟如雾的蒙蒙 ……此处隐藏3838个字……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三分诗,七分读”。这堂课要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会背。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能告诉我他们的名字吗?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你得朋友就要离开你,也许很久才能再见面,也许永远都不会再见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样表达你的情意呢?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你知道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齐读课题)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指名读
7、古诗欣赏(播放课件)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触景情更深。
1、诗中哪里描写了这样的景色。(课件出示前两句)
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2、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3、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你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
4、指名美读。
5、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
6、诗人要表达自己离别的忧伤,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处美景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蒙蒙细雨更衬托了离别之情。这是“借景抒情”
(课件出示)这样的天气可以表达怎样的心情?
7、再读前两句,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离别的惆怅。
(鼓励学生熟读成诵)
(二)寄情酒更浓。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母亲和我们》。韩天航
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多少艰辛、多少危险啊。在这样的情形下,怎能不让人满怀伤感。正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课件出示后两句诗。
4、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朋友保重啊!这酒中有一份祝愿,这酒中有一份情意,千言万语、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怎样劝?
(1)难忘当初我们一起饮酒赋诗,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这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怎不让人有种落花流水的伤感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齐读)
(2)元二啊,你这一走,我们再难相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齐读)
2、只有王维在劝吗?还有谁在劝?
(1)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齐读)
(2)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此去再也找不到如王兄这般情投意合的兄弟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齐读)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
4、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
5、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3、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师出示四首送别诗。
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