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律的排序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按规律的排序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按规律的排序说课稿1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
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 ……此处隐藏2051个字……、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过程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他们在情境的创设中,以主人翁的意识通过观察来发现、通过探索来认识、通过操作来巩固、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来体验规律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因此在准备教学具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操作能力和材料的操作性,精心准备了)
项链一串,装饰后的衣服一条,彩旗(图形、物体、大小、颜色)、胶棒、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形状玩具若干。
五、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始部分:通过情景引入让幼儿自由探索,因为我班幼儿主人翁意识很强,且具备了乐于助人的精神,运用情景表演,布置小任务,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提高。活动一开始我会分别先后出示形状宝宝过生日引入送礼物,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说说项链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第二部分是基本部分: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充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最后由我小结,原来同一种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并鼓励幼儿到教室外面寻找在我们身边的规律,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六、活动延伸:
1、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2、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A、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星期的排列也有规律,从星期一依次到星期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B、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把它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按规律的排序说课稿3一、说教材
说起数学,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单调,但是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为了让幼儿能够愿意学、乐意学,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这个一游戏情境搭建动物园贯穿始终的活动——按规律排序。
二、说教育目标
实施这个活动的目标在于:
1、认知方面。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序列的规律。存在的规律需要小朋友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用心去认真探索,挖掘序列中存在的规律,达到认知的目的。
2、能力方面。在了解规律的基础上能按存在的、设计的规律进行排序。通过前一目标,幼儿有了对规律的认识,这个目标就使幼儿从认识到实践操作,达成能力方面的目标。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前两个目标,幼儿都是在游戏情境中亏了达成的,不枯燥单调,幼儿愿学乐学,轻松达成情感目标。
三、说内容
数学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在这个活动中也注意到了这三点。第一、启蒙性。指幼儿对某一内容有所感知和体验,对这一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处于感知和体验规律的氛围中,对于规律这一内容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第二、生活性。教育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活动选择了搭建动物园——铺一条去动物园的路、为动物园搭围墙这些内容。铺路搭围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了解熟悉的,幼儿能够接受理解。第三、可探索性。即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索、猜想、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规律,从而运用规律这一数学概念来解决排序的问题(即铺路、为小动物搭围墙)。
四、说教学手段
操作法是数学活动中的基本方法,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这个活动中,运用了铺路、为小动物搭围墙这个游戏情境。这个游戏欢乐的氛围存在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幼儿一直处于和小动物们作游戏,享受欢乐、体验成功的高涨情绪中。真正体现了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由提问导入:“你们喜欢动物园吗?动物园有些什么动物?”小朋友热烈地谈论着。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今天我们一起搭一个动物园,好吗?首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条路有什么特点?”幼儿们开始了观察和探索。的出结论:有规律。是蓝三角、红圆、红圆、蓝三角、红圆、红圆……教师接着出示第二条不完整的路,请幼儿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将不完整的路铺设完整。这个层次的难度就增加了。紧接着第三个层次,请小朋友动手操作,铺一条去动物园有规律的路。这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递进。小朋友需要开动脑筋,设计一条有规律的路,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路的规律,培养创造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以上三个层次使用的是有色平面图形。
“路铺好了,我们来为动物们搭围墙吧!梅花鹿寄来了一张围墙的图纸。”小朋友于是就开始用无色的立体积木搭建。“小猴子喜欢什么样的围墙呢?他也送来了两张图纸(一张简单、一张复杂),请幼儿观察后自由选择图纸用有色立体积木搭建。这体现了个体差异。下一个层次请幼儿自己设计围墙。这个环节的难度相应提高了。孩子发挥想象,搭建有规律的围墙。搭好后,教师发一个小动物住在围墙里,孩子门充分体验了成功感。
整个活动过程,由平面的路——立体的墙,从无色——有色,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习。
六、说活动延伸
在活动实施后,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设置类似的活动。如为小动物搭围墙;为居民小区铺路;设计图纸等等。让孩子在延伸活动得以巩固按规律排序的知识技能。
七、说活动效果
整个活动气氛欢乐融洽,幼儿情绪高涨。在游戏情境中,幼儿人人参与操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目标达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