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说课稿

时间:2024-04-03 20:30:25
丰碑说课稿

丰碑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丰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说课稿1

一、教材简析

《丰碑》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传神,感情丰富深沉。课文双线并行,一条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具体写了军需处长冻死的感人事迹,另一条是隐含在文中的情感线索,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来突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侧重于写的训练,它是在前两单元“按一定顺序写”、“分清主次”的训练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读写训练体系。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写文章不仅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做到有详有略。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学习课文紧扣中心,合理安排详略的写法。

4、能在品读想象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悲壮感人、饱含情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把学生带到那艰苦的战斗岁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突出学生亲身经历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获得语文的知识和技能,还自然渗透学法指导,学会如何去学习感悟语言,并且使学生在教师刻意追求的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情感氛围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提升。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分为这样三个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想学。

(二)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学习情感,使学生会学。

(三)总结延伸升华,强化学习情感,使学生乐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想学。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第1、2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伊始,教师可结合回顾课文1、2自然段的内容用深沉而又充满激情的语言如下设疑导入:

1、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寒冷、饥饿、疲劳无情地吞噬着每一个战士,还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面对这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将军是怎么想的?

学生从文中“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严峻的考验呢?”一句不难体会到将军那时心里十分担忧。

2、再让学生读读最后一节,问学生:“将军这时还担忧吗?”让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从中体会到将军这时已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他们。

3、将军这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把学生带进了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开始还十分担忧的将军后来又坚信胜利一定属于他们呢?”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正是本课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使本课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任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学习情感, 使学生会学。

1、围绕以上问题,自读课文第三段,进一步思考:①从这段中自己读懂了什么?②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感动?③提出不懂的问题。以上问题问域宽,解答距长,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作出回答。

2、在学生自读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学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自主参与的氛围,扩大参与面,不仅能使学生相互启发,使许多问题在小组内就得到解决,还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思想、交流情感,培养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3、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认识上的偏差,组织全班读议。

首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军需处长的,另一类是关于将军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进入情境,领悟情感,自主解疑。

第一步,品读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抓住课文重点段第七小节描写军需处长冻僵了的样子的语句,体会他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质。我准备出示第七小节文字作如下引导:

(1)朗读体验,整体感受。请同学们用心读第七小节,看着这样一位老战士被冻死了,你的心里有何感受?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体验、理解、感悟。

(2)质疑深究,深入体验。在朗读体验,整体感受,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这冰天雪地的严冬,这位老战士身上穿的却是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经过一阵情感的酝酿,学生不禁要问:“他的棉衣呢?他是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件呢?”教师因势利导,反问学生:“是啊,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件呢?他难道不冷吗?”在讨论中深化学生的认识:棉衣代表着生的希望,老战士是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自己的战友。这样紧扣语言文字,由表及里,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展开想象,使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渐渐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之后再问:生命属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呢?老战士把棉衣让给了更需要它的战友,自己却活活冻死,他在牺牲前后悔吗?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再回到课文读书思考,从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中寻找答案,体会到军需处长已完全把自己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3)展开想象,说中体会。可这样引导:老战士牺牲了,死得那样平静,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然而牺牲时这位老战土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说,他会想说些什么呢?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可能会对战友们说、对首长说、对儿女说、对自己说等多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语言表达训练、思维训练和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起来。

(4)定格画面,配乐背诵。在学生深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趁着被刚刚激发的情感激流,教师再用深沉而又充满激情的语调这样引导:“多么伟大的战士,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感人的一幕吧!”随即打出投影——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画面,伴随着一段低沉悲壮的交响曲,教师动情地范读第七小节,读完,停顿一会儿,让学生的心在老战士那美好 ……此处隐藏10512个字……受其“形”,同时又巧妙地穿插天气描写的句子。再抓“塑像”,感悟其神时,我便以文中矛盾处引导学生思考: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军需处长的内心活动,并引导学生用“因为军需处长想到……所以被活活冻死却十分安详镇定”来说话,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并熟读成诵。这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情感内化,符合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第三环节:丰满丰碑,揣文章写作特色

我以引读的方式过渡到第三环节:学习将军的有关句子,但重点就抓“军礼”,体会将军情感变化。特别突出“想象”:如果这个军礼会说话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进一步带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世界,并顺势引导学生分别带着震惊、愧疚和崇敬的感情反复朗读“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军需处长的精神和将军的情感变化中走了个来回时,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对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充满了崇敬,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重读引导学生关注“晶莹”这个词,先从字面上理解指光亮而透明,再挖掘到深层——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而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接着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英雄”形象,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提升“丰碑”含义。那么最后诵读碑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将是课堂的一个高潮。

第四环节:树立丰碑,抒发崇敬之情

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无私)、勇于献身(无畏)的不朽精神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丰碑说课稿6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