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时间:2024-04-09 09:21:45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四下41——42页的内容。

教材情境是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合作探索中有一个红点和两个电脑标示的问题。红点问题是认识因数和倍数,两个电脑是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一节课时间,我精心准备教授第一个小红点:因数倍数。

红点问题以“怎样排队?”这个问题为引领,呈现了3种排法每排6人,排了2排;每排4人,排3排;每排12人,只排1排。阐明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概念。

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一支,研究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整数和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并未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分解质因数提供必需的知识储备。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内容逐渐增多,难度加大。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恐惧厌烦的心理,考虑问题不全面,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教学目标

理解因数、倍数的含义,并掌握求一个倍数与因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数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抽象能力。

经历有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

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难点:有序寻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具准备:12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朋友关系,表示两个同学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单独说张三是朋友,应说张三是李四的朋友。目的是渗透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情境导入 问题引领

以学校足球操为现实载体,预在班里举行球操表演,选派12名同学在全校展演,提问“可以怎样排队”引领探究。

二、 抽象乘法算式理解因数与倍数

(一)、活动操作 感知概念

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摆队形 2、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摆3行4列,4行3列;或2行6列,6行2列;1行12列,12行1列。

(二)、汇报交流 理解概念

1、提问一生的摆法

用什么算式表示。

生:3×4=12,摆了3行4列。

师追问还可以怎样摆(4行3列)

总结第一种方法旋转一下就是第二种了,那么我们把这两张摆法归为一类,用乘法算式“3×4=12”来表示。

2、继续提问

还有别的摆法吗,只说算式。

2×6=12 让生猜一猜他是怎么摆的,或者怎么摆?

最后问还有其他摆法吗?

1×12=12 让全班同学一起比划怎样摆。

3、继续追问

还有其他摆法吗?如果摆5行可以吗?

不行,这样每行有2.4人,而完整的一个人不可能被分割。

如果一行0个人有意义吗?没有。

4、总结

指向黑板上的算式:

3×4=12,2×6=12,1×12=12。

比较观察这三个算式的数都是什么数

生:整数。并板书(整数)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因数和倍数都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的,一般不包括0,。(板书:因数与倍数)

【目的是通过动手摆,写算式让学生深刻体会乘法算式中各个数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多样学习 提炼概念

1、看到课题,你想学习什么?

预设: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与其前学习的因数和倍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本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41页,重点理解长方形里的话。

3、反馈理解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在2×6=12中,我们可以说2和6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4、算式引领 强化概念

(1)点击课件隐去文字,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是()的因数,()是()的倍数。(同桌互说)

(2)结合2×6=12,1×12=12,说一说()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3)让学生自己出一道这样的算式,请大家再来说一说()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4)师出示一道除法算式 30÷5=6 这道算式中有没有因数倍数的关系?你是怎么想的,让生说一说。再出一道15÷5=3 让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请大家再来说一说()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总结在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中两个数之间都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5)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

给出两个数4和20,问:()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怎样想的,如果想学生不会,提醒用算式表达。再练习:28和7.

同时出示8和24,8和2。请大家再来说一说()是()的因数,()是()的倍数。课件点击8闪烁,8一会儿是倍数,一会儿是因数,怎么回事?加深理解因数倍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同一个数在不同的组合中,它的意义不同。

(6)总结

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就像我们说的师生关系一样,不能单独说8是因数,8是倍数。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

四、对比区别充实概念

1、比较算式中的因数和倍

出示算式2.8×0.6=16.8中,因数2.8是指的一个数,算式中的因数可以是小数,我们现在学习的因数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的。

在出示:3÷2=1.5,商是小数,不是小数,我们可以说3是2的1.5倍,但不能说3是2的倍数。如果我们想根据除法算式找出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被除数、除数、商必须是什么(整数)

五、总结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做课后练习1.2.3题。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乘法运算和对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关系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让学生经历操作引入概念、探索寻求方法、观察概括规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概括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为此,教材安排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用12块大小同样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得出乘法算式,进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直观描述概念的意义。第二 ……此处隐藏9407个字……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有序地写出2、5的倍数,然后在整体观察2、3、5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从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数,那我们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先让学生独自找36的因数,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是怎么找的,通过几位学生找的方法的比较得出较合理的方法。接着又找了15、16的因数,归纳出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四)全课小结

(五)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补充了两个练习:

1、判断题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出示几张数字卡片。从中选择只有倍数和因数关系,比谁选择得多。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做出“6是倍数”的正确判断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

学生评价,“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36=36

36÷1=36

2×18=36

36÷2=18

3×12=36

36÷3=12

4×9=363

6÷4=9

6×6=36

36÷6=6

(6)自主不失指导,掌握不失总结

如:提问:5为什么不是36的因数?(因为36÷5不能整除,有余数)

小结: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小结: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提问: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36的因数、15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

四、教学板书

xxxx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