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11-30 10:58:37
说课稿集合六篇

说课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冲突激发需求。

课的开始我设计说位置,找课题游戏,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老师将课题藏在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那里,在谁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

2.(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课题明明放在同一个同学那,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确定同学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二)自学探究新知。

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用经历过程来强调知识建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分了3步进行,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第一步:学生自学用列、行,以及数对确定位置

1.先让学生根据自学目标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自学课本15页。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请学生自主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知识进行补充、规范和整理。例如学生讲到列是竖排,行是横排时,教师可以马上出示课件,并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儿?在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规范从哪个方向数列与行,并以教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依次按对应的列数或行数站起来。

2.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马上规范刚才出示课题那位学生的位置,并在这时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并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谈感受。老师再让学生说出小兰、小强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

3. 并质疑,让学生能否想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来表述位置。通过刚才的自学,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两个数字来表示。我就会请他们来说一说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他们说出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后,我就会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创造出了如此简洁,明确的方法。像这样用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然后,用数对规范板书好刚才出示的三个位置,边书写,边再次强调:在书写时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也是我们数学家用来记录位置的方法。你们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哪位数学家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吗?(让学生收集资料之后进行交流,如果没有,老师介绍)

设计意图:整个第一步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主介绍笛卡尔,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探究数学的热情。

第二步:用数对表示我们班同学的位置

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为了巩固教学重点。

我会针对性的板书如:小红(4,2),小民(2,4)

追问:同样是4和2两个数字,他们所表示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位置就不一样,从而再次强调列在前,行在后

第三步: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对

教师出示一个数对,请对应的学生站起来,这一步体现了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找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数对里有2个特殊设计:(5,X)和(X,5)是为了让他们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找位置:学生观察例2示意图,找到书报亭的位置,并交流找的方法。再次强调先找列,再看行。

2.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景点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观察大象馆和海洋馆位置的数对,看看发现了什么。并追问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景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标出一些场馆的位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找路线:请学生根据例图设计一条合理的游玩线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平移后数对的变化情况,由行想数,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数对的变化让学生想像小明的运动情况,由数想形。这样,既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1.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

(1)谈话: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用到了数对的知识。(出示练习三第2题瓷砖图)这是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吗?

(2)仔细观察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 ……此处隐藏4539个字……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因此我确立本节教学目的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二、说教学思路: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此文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全部流程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分为四大部分:走近居里——解读美丽——升华美丽——书写美丽。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节课中始终都处于激活的状态,得到思维的锻炼,享受思维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走近居里。激发学生解读居里的兴趣。

2、解读美丽

主要让学生理解“美丽”的多层内涵。要求学生先在文中去寻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对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这一步骤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居里夫人的美丽重点在“内在美”,即:坚强执著,献身科学,淡泊名利,懂得 “美丽”的具体表现。

3、升华美丽

最后从理解课题进一步提升对美丽的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索,居里夫人的“美丽”已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还要继续流传下去。

4、书写美丽

课文的教学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引导学生说出来,写下来。因此,让学生书写美丽,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说课稿 篇6

《多彩的上海文化》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第2单元“上海一家人”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在前面四课分别了解上海地理、历史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上海的文化发展及其内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了解上海的文化具有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为上海文化的多彩而自豪;2.初步懂得拥有开放的胸怀、善于取人之长能促进文化的繁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上海的文化具有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

通过对本课教材的读解,并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逐渐递进的活动,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活动一、感受上海文化的多彩

该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首先,教师出示一组“烟花”的照片,问学生:美不美?想知道在哪儿拍的吗?以此引出这是在世纪公园的上海烟花节上拍摄的,在烟花节上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烟花艺术师们汇集上海世纪公园用各自创作的风格独特、绚丽多彩的烟花配上美妙的音乐把上海的夜装点得美丽动人,告诉学生每年的国际音乐烟花节已是上海人民十一黄金周长假期间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了。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你知道上海还有哪些文化活动吗?相信学生们会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甚至亲身参与过的文化活动说出来的。当然由于学生生活圈的范围限制,只能说出一小部分,可能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少。

随后,教师就调动学生说:你们想不想去体验和感受一下更多的上海文化活动吗?然后就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漫步上海”,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上海在商业、艺术、教育、体育、娱乐、餐饮、旅游等方面的照片,让学生较为广泛地了解和感受上海文化。看完之后,再引导学生说:刚才看了这么多的文化活动,有些同学也参加过,那就请你结合自己亲身参与的经历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吧?给予学生同桌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间进行畅谈。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豫园、新天地、南京路、衡山路、七宝古镇、龙舟赛和金山农民画等。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上海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出示课题:多彩的上海文化。我们为多彩的上海文化而感到自豪。

活动二、体会上海文化的特点

该活动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获得体验。

首先,教师提问:“上海文化为什么会如此多彩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说:那好,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戏剧照片,问学生:你能说说这是哪种戏剧吗?在学生回答时,教师适当简介照片,并提供沪剧、越剧、京剧、评弹、滑稽戏的片断欣赏。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些戏剧都来源于哪里吗?引导学生看书学习,让学生知道上海的许多戏剧都来源于外省市。再引导学生说:你还观看过到上海巡演的外地戏剧吗?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上海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改造外地戏曲,繁荣了上海舞台,是个南腔北调交汇的大舞台。媒体出示:南北交融。

随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画面:古镇和万国建筑、沪剧滑稽戏和歌剧舞剧、中餐和西餐、小店和商业街、健身和国际比赛、中外电影等。引导学生说:看了这些组合画面,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呢?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在上海和谐交融、共存发展。媒体出示:中西合璧。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上海的文化特点是南北交融、中西合璧,也正是如此,所以上海的文化是如此多彩而繁荣。

活动三、感悟上海文化的内涵

该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内涵,拓展延伸。

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管乐队”演出的照片,问学生:你们知道照片上是什么活动吗?你知道他们是谁呀?学生会说这是我校小星星铜管乐队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专场演出。教师以此熟悉的话题引导学生去体验西方的管乐艺术被我们中国小朋友也接受了,在学习演奏铜管乐的时候,自己的身心得到了艺术的熏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上海在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我们得到了发展,得到了繁荣。其实,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你还能说出一些吗?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上的“七色光”。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随后,师生共同小结:拥有开放的胸怀,善于取人之长,就可以促进文化繁荣。教师引导学生齐读书上“上海人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就像滔滔大海接纳涓涓百川”,体验出“海纳百川”的内涵。引导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上海人,要具有开放的眼光和心怀,做个可爱的上海人,把上海建设得更加繁荣。

最后,布置实践作业。

(1)选择参加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等文化娱乐活动,拍张照片,写下感受。

(2)推荐“上海文化观光”站,自主学习,给父母或伙伴介绍一个文化活动。

板书设计:

多彩的上海文化

南北交融 中西合璧

海纳百川

《说课稿集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