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原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子与原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分子与原子说课稿2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上课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请专家帮助指点一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 、本课题知识结构
我认为本课题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再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 ……此处隐藏20482个字……内容。
四、设计理念
1、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主要以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顺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了解性质
知能训练,巩固知识
学习反思,及时总结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1、现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季节,走过桂花树边,会闻到桂花香;
2、潮湿的衣服会自己晾干,特别是夏天更容易晾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4、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上述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们会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吗?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也就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
[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
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在绪言中,我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是物质组成的,世界即物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物质很多。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空气、水、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食盐等等。
这些物质都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呢?为了解释上面的这些现象,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猜想。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设想。
[板书]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比如在绪言中,我们了解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18世纪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论。当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可以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他们的这种猜想已经得到了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移动原子。
多媒体展示:视频、教科书P49中的图3—2和图3—3
三)实验探究,了解性质
为什么必须借助先进的遂道扫描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呢?这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板书]1、分子很小
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自述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很小以外,还有什么性质呢?
[实验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
[对比分析]步骤1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只能起稀释作用。步骤2说明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步骤3酚酞变红是因为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A中酚酞变红。由此可以得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这样,就可以解释开头的几个现象了。而且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板书]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激发兴趣:请问:1+1在什么时候不等于2?
[实验探究]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红溶液,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两端,颠倒数次。
现象:总体积小于1玻璃管。
[课件展示]哲理故事
解释: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分子之间有间隔
课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实验探究]
一打气筒,用手堵住出气孔,用劲推,可以推动活塞。再吸入一针管水,看能不能推动活塞。
解释: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比较大,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不易压缩。
课件展示: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示意图。
说明:石油气可装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四)知能训练,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五)学习反思,及时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思考:
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展示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通过对物质构成的认识过程介绍,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培养爱国主义品质。
通过水分子的自述将分子的特性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对比、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脑筋急转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哲理故事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通过类比迁移理解现象本质。
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让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此实验探究,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增强用化学解释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能力,让自己拥有化学的眼睛。
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给学生一个思考想像的空间。
六、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一般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七、课件说明
课件中有很多视频及动画很好的帮助我把握了教学的关键,是用任何生动语言无法替代的,在这节课中使用课件是初中化学中最恰当且必不可少的。
八、设计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断地提高,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